肇庆市广播电视台官方 给你不一样的新闻资讯
小编讲故事的时间到了
首先,问大家一个问题
大家知道独具艺术风格的碉楼有什么作用吗?
不知道?
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她们的故事
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,因形状像碉堡而得名。它是用来防御外敌入侵,所以它修建得比一般的汉族民居高,便于居民居高临下观察敌方的情况。
据历史资料记载,在高要市的活道、白诸等乡镇,也有十几座古老的碉楼。但是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,其中部分碉楼已经被拆毁或倒塌,现在只幸存6座,在高要有4座是比较具有代表性、保存较为完整的碉楼。
白诸镇布院村的利贞堂
△可以媲美开平碉楼的高要利贞堂
在高要幸存的几座碉楼中,最精美者莫过于白诸镇布院村的利贞堂,利贞堂是本村人陈锡昌所建,他早年在穗港做生意,相传是西江首富,解放前夕去了香港。
利贞堂大门仍保留着“利贞堂,锡昌敬书,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好时建”的石刻。距今已经70多年,但是保存得十分完好。利贞堂既保留着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味,又溶合了西洋建筑风格。
楼高6层,四面环水,每层面积约平方米,由一个大厅和四个房间组成,配套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、西式浴缸等,地下一层的墙壁全部用花岗岩砌成;外墙约60厘米厚,每个窗口都设有三层,第一层为百叶窗,第二层为玻璃窗,第三层为厚约3厘米的铁板。每层楼的四面都有4到6个射击孔,二楼还有数个往地下射击的射击孔,楼顶四个角都有一个布满射击孔的碉堡。
高要区活道镇大姚村的“聚星楼”
△岁的碉楼保存完好。
“聚星楼”,是高要市年代最为久远的碉楼。据《姚氏族谱》记载,“聚星楼”为该村财主姚英客在清嘉庆13年(公元年)所建,主要用于防涝、防匪,距今已有近年历史。由于碉楼建在一个面积大约50亩的水塘中央,当地人称之为“水楼”。
△高要年代最久远的碉楼聚星楼(楼内的楼梯)
“水楼”楼高四层,大约高15米,四边每堵墙都有80多厘米厚,每一层楼的四面除了窗户,还有几个约50厘米高、20厘米宽的射箭孔,可以抵御外敌的攻击。与外界的唯一通道,只是一座石板吊桥,如果遇到土匪劫寨,村民躲进“水楼”后拉起吊桥就可保平安。“水楼”建好以后,历史上大姚村曾多次遭到土匪袭击,但是土匪面对固若金汤的“水楼”,也只能无功而返。
白诸北岸村的遗志堂
遗志堂楼高四层,由其主人黄玉始建于年,耗时3年完工。遗志堂的建筑风格是较其它碉楼渗入了更多的西方元素,如罗马石柱、阳台露花、门窗雕饰等建材,据说都是从意大利等国家进口的。
新桥镇北寨村的碉楼
听说新桥镇北寨村碉楼是个“半拉子”工程,始建于年,他的主人是一位名叫苏奇的农民工。据说碉楼原计划建十四层,但建到第五层苏奇便病故了,后因资金不足只建成了七层。它有电梯间,有发电机房;窗棂、窗门全为红木制作;每层楼门都有一副10公分厚的钢板门;楼层建有射击通道,向西、向南、向下布置了多个枪眼。
经过小编的介绍,大家是否发现肇庆高要有很多别具一格的建筑,那一座座年代不同,又极具岭南风格的碉楼,便是其中最有韵味的高要符号之一,趁着新年小长假,带家人去参观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!
撰文:徐颖瑶
编辑:彭秋琼
监制:陈穆仰
悄悄告诉你 肇庆手机台记者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