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策·产业融合产业融合,融什么?怎么融?农户、家庭农场身为农业产业融合的主体,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,归根结底要让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产业融合最终要把综合利润留给农民,让农民增收。本期我们来探一探肇庆高要亿元产业——罗氏沼虾。“搞养殖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加工环节。”肇庆高要绿存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光铖告诉笔者,今年是罗氏沼虾的“大年”,供过于求价格上不去,如果单靠养虾,普通养殖户就赚不到心理预期价位。神符山下,遍布着高要万亩虾塘。龙炼强摄这几年,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,为附加值的提高带来新机遇。作为“中国罗氏沼虾之乡”,高要有12万亩的养殖面积,产量与综合产值均占全国一半左右,首屈一指的规模基础给产业以不断创新求变的底气,但仍要直面“大年”价格上不去,产业“接二连三”未能释放更多效应等现实问题。如此这般,一二三产业怎样有机融合,才能推动“大产业”变“强产业”?新农人来破局当一种农产品的价格遭遇“寒潮”,就会被养殖户无奈放弃。“大年”不愁卖,但是如何能卖上一个好价钱?“一个月30天,我几乎每天都要来装走多斤的货。”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,前来找梁光铖拿货的黄老板透露,高要罗氏沼虾非常受欢迎,可以说“十个老板中有九个在高要拿货”。生猛鲜活的罗氏沼虾。李杰摄高要罗氏沼虾畅销原因主要有两个:一是天然的养殖优势,罗氏沼虾生存水温不能低于16℃,而高要的水温刚好处于这一温度临界点,可实现一年两茬的养殖规模;二是突出的区位优势,从高要前往珠三角任意城市,1—2个小时都可通达,运输成本相对较低,可赚取的利润空间更高。不过,农产品一旦碰上“大年”,再有实力也会遇到“寒潮”。今年各类虾行情相对低迷,当产品价格上不去,就会被养殖户无奈放弃,转向利润更高的产品。今年7月前,罗氏沼虾塘头最高收购价曾达到68元/斤,按照一亩地产斤虾推算,每亩地利润在3万—4万元。但好景不长,7月后罗氏沼虾“大年”效应显现,价格逐渐走低,直至12月才小幅回升。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下,这时被称作“新农人”的新型职业农民就发挥重要作用了。“认购斤”“我认购斤”……养殖户纷纷将当天捕捞虾的现场视频推送到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1xbbk.net/jwbys/80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