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要巽峰塔建塔狂王命璇的封山之作

巽峰塔(省保),因建在肇庆市高要区南岸镇新兴江口东岸的乌榕村王侯岗上,又俗称乌榕塔。高要(yāo平声,同腰)在西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年)便已置县,是广东较早置县的城市。后粤西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交通、文化中心肇庆府(端州)也长期将治所设置在高要县境。年4月高要、肇庆分治,但县治仍沿袭肇庆城;年才搬到了西江南岸的新县城。

巽峰塔由广东巡按王命璇倡建于明天启四年(年),后由罗定道员蔡善继续跟进,天启七年竣工;历代均有维修。该塔也是肇庆城西江两岸最后一座建成的塔。

王命璇,也作王命璿(~年),字君衡,号虞石,福建龙岩西陂小洋人。万历三十二年(年)中进士,曾官至刑部尚书。一家三进士的王家是龙岩名门。王命璇巡按广东五年多,除高要外,新会凌云塔、惠州泗洲塔、广州赤岗塔也是他倡建,均为振当地文风;他也努力巩固广东海防,竭力阻止荷兰、葡萄牙攫取澳门。著有《王虞石史论》《静观寓诗集》等。这位硬骨气的书生至死反清,死后连棺材都是悬挂于悬崖,不落清地。

这些文昌塔下,文人辈出,如高要苏廷魁,新会梁启超;仅高要一县在明、清两代均有进士20人;惠州明代有进士45人;而广州府城所在的南海、番禺两县在明清两代每朝的进士更是超过三位数。

另外,退休返乡的王命璇,在清军进攻龙岩之前,他命家中四位女眷去东宝山石云岩寺(今晴云寺址)削发为尼。她们去世后留下四尼姑塔,保存至今,这结果以一种意外的形式,延续了王命璇的建塔之路……

该塔位于原肇庆府衙的东南方,传统上将东南方称为巽、为木、为风,寓意顺畅,生生不息,因此王命璇名其巽峰塔,取其建巽方高塔有增长本方文化、科甲、官运、仕途的作用。

砖石结构的巽峰塔坐东南向西北,八角形平面布局仿楼阁式七层砖塔。塔阶为穿壁绕平座结构,每层平座设栏杆围绕,外观7层内13层。

该塔占地面积为平方米,底层直径为10.25米,开有7个假门和1个登塔的真门,每面的门楣分别用砖砌出八卦符号。塔身各层腰檐与平座,均以菱角牙砖与线砖叠涩挑出,塔腔内设有神龛。

年初相关单位查得巽峰塔残高39.2米,塔刹已无,塔身各层腰檐、平座、栏杆几近全毁;年大修加上了塔刹,现高44米。该塔底层门被锁,无法登临。笔者只见到塔身底层年大修时的碑刻,未见其他更早期的碑记。

巽峰塔西就是新兴江口,因其主要河段在新兴县境内,统称新兴江,全长公里。顺新兴江可便捷抵达西江主航道,历史上是新兴县西南部、西部地区水路交通要道,新兴县城就坐落于江畔。后因河道淤积,上游已不能通航。

[旅行攻略]

探寻难度指数:☆☆☆#人文历史地理#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1xbbk.net/jwbys/8050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
    冀ICP备19027023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