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https://m.39.net/pf/a_4649762.html高要区,广东省肇庆市辖区,位于广东省中部,西江中下游。高要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,有华侨13万多人,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高要地处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内,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与陆地丝绸之路对接的交通枢纽,属珠江三角洲、广佛肇经济圈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。
01平兴县城遗址
平兴县城遗址位于莲塘镇罗勒与波洞之间的“古成头”。南朝宋时,省平兴县,置宋熙郡,郡治设在原平兴县址。城址长米,宽米。现存城墙残基和护城河遗址。平兴县城遗址在高明更楼镇黄村。东晋末年()置平兴县,属新宁郡,后撤去。又于南朝宋元嘉十八年()复置平兴县,北宋开宝五年复并人高要县。明成化十一年()置高明县。东晋末年至北宋开宝五年的五百余年间,平兴县治均设在古城坪,古城坪一直为民居得,清代咸丰年间的县内“土客之争”,古城坪的民居才被“夷为平地”。该城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,从近年文物普查中,未发现城墙遗迹,在现古城村西北角俗名“围仔”和“郎岗”长约半里的靠山边一带,遍布大量陶瓷砖瓦碎片、磨刀石等生活遗物堆积。古城村农民还掘出过一直径40厘米的土炮和锈蚀的刀剑兵器及土炮用的铁弹,估计为“土客之争”遗留下来,就古城村现有55户居民中,有九个姓氏,他们的祖先都是在“土客之争”后陆续从各地迁来,咸丰以前的居民,由于土客械斗被迫远走他乡。因此,要追溯古城概貌,在资料上也是缺乏的。古城村相邻的黄村,在土名“水脚楼”处,挖出二万多块古红砖(长35.5厘米,宽16.5厘米,厚7.5厘米),在土名“龙岗脚”荆棘丛中发现有“社稷”神坛遗迹。平兴县遗址,现有黄村、白石、大郎、古城等八村居民居住。02高要学宫
高要学宫又名文庙,原为肇庆府学宫,位于肇庆市正东路42号。始建于北宋崇宁初(2年),明万历八年(年)重修,清朝曾多次修葺。学宫部分保留了明代南方建筑特色,小部分还留有宋、元代的艺术风格。宫内尚存有碑记10多面。学宫四周筑以石栏,连接东西街,树牌坊四个:“嵩山起凤”、“端水蛟龙”、“崇儒”、“贞教”,中间为青云路,路尽处两旁有贤关、圣域两坊,连接入学宫通道。头门称文明门,二门上榜书“黉宫”。泮池上建三孔桥,通大成门。门内为丹墀,丹墀北面高台上是大成殿。殿前东西两侧为庑廊。殿后有尊经阁、明伦堂、名宦祠、乡贤祠、敬一亭等。民国13年(年)开马路,黉宫门及其以南的石栏等建筑物全部拆除。民国22年在原黉宫门建围墙,上榜书“文庙”二字。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机轰炸,大部分建筑遭到严重破坏。学宫现仅存大成殿和西庑,另有碑记10多通。占地面积为平方米。大成殿建筑面积平方米,面阔五间23.5米,进深五间20.8米,高12.3米,重檐歇山顶。全殿竖36根大楠木柱,微侧脚,柱础为石质花篮形。上檐斗拱24组,下檐斗拱32组。下檐正面除柱头铺作外,当心间置补间铺作2组,次间置补间铺作1组,梢间不置补间铺作。斗栱用足材,外施六铺作单抄双下昂。殿宇高大庄严,雕梁画栋,结构复杂,是广东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。年和年,先后对大成殿台基和大殿进行加固维修。03文明塔
文明塔位于南岸镇以东的镇塘岗上,又名镇塘塔。明万历十六年(年),肇庆知府为振兴文风而建此塔,该塔为楼阁式六角形砖石塔,高45米。外观7层,底层开4门,第七层开2门,其余为4门。塔内分13层,除13层开1门外,其他开2门,逢偶数层开上落门,奇数层开平门。石砌塔基,铁铸塔刹。各层均用菱角牙子砖与线砖相隔叠涩出檐,两个墙面以度角吻合平砌,交错叠实建结构坚实。04巽峰塔
巽峰塔位于南岸街道乌榕岗,又名乌榕塔。建于明朝天启年间,为平面八角、七层楼阁式砖石塔,高39.2米。塔体厚3.68米,首层壁高3.2米,底层开7个假门和1个从外面登上二楼的叠涩门,从首层进入不了密封的暗层,为明砖塔首例。塔内第1层为暗层,设神龛一座,第2层对开上下梯级门,第3、5层开4真门,设神龛4;第4、6层对开上下2梯级门,设神龛2,第7层开上落门,北开平门,设神龛2。外墙颜色为红白相间。年列入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。年9月,修葺工程竣工。